交易所整顿攻坚战打响 直指资金安全隐患

发布时间:2014-08-19 10:49:47 中国社会新闻网

交易场所整顿正在紧锣密鼓进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大连市交易场所的检查已于上周开始。此轮交易场所整顿风暴起源于,今年6月底证监会清整联办发布的《关于开展各类交易场所现场检查的通知》(28号文)。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于上周五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现场检查的重点是交易品种、交易方式。这次检查会持续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检查内容包括交易场所的设立审批、业务运行和内部管理是否符合国家下发的文件。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次现场检查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资金安全,针对贵金属类、文化产权类和股权类交易场所展开检查。

与此同时,关于交易模式的整改也已在进行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各个交易场所也已在向监管层上报整改材料,不过交易模式的调整方向还没有明确结论。

有交易所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以天贵所为代表的做市商制度必须要作出调整,才能通过这两轮检查工作。该人士表示,“做市商制度最大的隐患是国内做市商缺乏海外对冲渠道,会对会员单位产生风险,这样的风险可能迫使会员单位损害客户利益,导致客户亏损。”

根据CHINAFT数据库显示,截至2014年7月中旬,国内在册各类交易场所总数为564家,其中现货交易场所253家。在这些交易场所中,据消息透露已有93家交易场所面临调查,而已正式公开承认或被披露遭停业整顿的交易场所9家。

第三方支付隐患

继年初央视曝光部分贵金属交易平台操控系统后台修改交易数据的内幕后,7月份山东大蒜电子盘再度上演崩盘戏码,8月7日更是发生了青岛金智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宗文雷涉嫌携款4亿元人民币潜逃事件。近期事件都反映了国内交易场所对资金的管理存在漏洞。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此次现场检查小组的重点检查项目之一就是资金安全问题。

前述交易所人士透露:“每个交易所的系统和最后的账目结算会有连接,现场检查小组通过核查交易所的交易数据来检查是否存在虚的资金,以及确认交易量是否被虚增。现场检查小组可以通过交易流水数据以及财务账目来评估交易所的系统是否合格。”

一位交易所的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国内很多交易所并没有严格采用第三方资金存管业务,而仅是第三方支付,这就无法保证客户的资金和交易所的资金是分开的。第三方支付方式使得客户资金直接流入交易所的账户,无法保证客户的资金安全。”

“目前的监管要求是,新申请的交易场所需要开展第三方资金存管才有资格获得审批”。另有一位交易所人士表示。

对冲渠道缺失

除了资金安全,交易模式的风险排查亦是此次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上述交易所业内人士表示,“后续地方监管层会发起对相应的交易模式的整顿。”

受制于外汇管制、国内市场相对封闭等因素,加上国内市场的特殊性,有些交易模式衍生出一些“中国特色”。

以贵金属为代表的部分品种,与国际价格联系密切,价格形成机制也以国际价格为基准,通过人民币汇率换算,但在实际的交易过程中,由于缺乏海外对冲渠道,出现单边行情时,采用做市商交易模式的会员单位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对手盘,这其中暗藏一系列风险。

一位贵金属交易所的执行董事表示:“国内的做市商制度并不完整,国内贵金属交易所的做市商并不能够自主报价,例如天贵所也是统一从海外将价格引进来,加上固定的点差,会员单位就必须以这个价格去报价。”

一位接近天贵所的人士也透露,天津贵金属交易所委派了四个特别会员单位承担对冲风险。他说:“如果国内的单子无法跟国际上完全对冲,最终是由这四个特别会员单位自己承担风险,所以可能导致客户要和这四个特别会员进行对赌。”

上述人士表示,这四个特别会员能不能做到完全对冲是未知的,他们能否跟国际投行、国际清算银行接轨,真正做到价格透明、价格同步,现在也是个疑问。

“现在对冲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海外对冲渠道。因为人民币不能在国际市场自由流通,存在着汇兑问题,会员单位的资金流向海外受到限制。而目前国内交易市场的综合类会员单位大多是企业并非金融机构,是否具备能力和资质进行海外交易,海外交易的资金结算、汇兑如何进行,都存在很多不透明的地方。”上述交易所业内人士表示。

他认为最终还是要解决对冲渠道的问题,“可能最后要有大型的金融机构参与其中,因为大型金融机构有能力和有渠道进行对冲,其风险管控系统从安全性和交易能力上来看也是优于普通企业的”。(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 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综合
0
延伸阅读
a04-正文-广告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