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问候温暖晚年生活 小小扶手撑起适老家园

发布时间:2014-08-19 12:59:34 中国社会新闻网

今年以来,普陀区继续加快推进为老服务工作,通过完善久龄家园服务热线平台、继续加快推进适老型社区建设、深入开展“老伙伴”计划等措施,使得越来越多的普陀老人能够享受到更为周到、全面的养老服务,为他们打造出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来自电话那一头的关爱

“您好!王阿姨吗?我们这里是久龄家园关爱服务热线。我们打电话来问问您身体的情况,您最近还好吗?”“阿姨,最近天气比较热,你自己多喝点温开水。自己身体要当心,注意别着凉了,空调别对着吹。”

在普陀区,每天都会有不少老人接到来自普陀区久龄家园关爱服务网的关爱电话,亲切的接听员会向老人询问近期身体以及生活情况,并送上温馨提示,比如谨防电话诈骗、台风天关好窗户等等。而老人们也可通过拨打62229090得到全天24小时的居家生活服务响应,只需提出自己的需求,就可以由平台工作人员安排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的无偿、低偿、有偿的对接服务。

“前几天,我们家的马桶堵住了,后来通过装在家里的‘智能居家宝’联系上了他们,很快就有人上门把马桶修好了”,家住曹杨街道的陆阿婆说,“前天,‘久龄家园’又打电话来问我对服务情况满不满意。我觉得,这个热线电话真的很方便!很为我们老年人着想!”

据普陀区久龄家园关爱服务网负责人介绍,目前,平台每天大概接到五六十个电话,有的是法律、服务等方面的咨询,有的是需求生活服务,“这些服务需求大多集中在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急、助医六大方面,接听员了解到情况后,会针对老人的各项要求,联系到相关的服务加盟商落实,并做到紧急类情况在两小时内解决,非紧急类情况在一至两天内解决,事后还会向服务对象听取反馈意见。”

久龄家园关爱服务热线网于去年10月开始试运行。接听服务人员坦言,在热线成立之初,部分老人还对关爱电话存有几分戒心,但随着一次次亲切友善的电话问候,老人们对热线也逐渐有了了解,也开始乐于接听到这些隔三差五打来的关爱电话。而对于有些长期电话联系不到的老人,服务中心也会联系居委会询问其中的原因和情况。

所谓“久龄”,寓意着长寿,同时谐音“90”,寄托了对全区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而“家园”借指家庭或社区,希望经历60年风雨岁月的老人能在家庭或社区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通过分发印有热线电话的小卡片、指甲钳、小药盒等宣传方式,热线号码现在已为更多老年人所熟知,每天来寻求咨询和服务的电话也多了起来,“久龄家园”热线正成为普陀区老年人的“养老伴侣”。

适老型建设处处注重细节

作为普陀区继曹杨街道适老型社区试点工程启动后又一试点,真如镇真西新村第一居民区,经过去年年底的一轮改造之后,从小区面貌到居民楼内部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

家住160支弄的顾阿姨夫妇俩都是年过八旬的老人,在这次试点建设中,顾阿姨家被选中并率先进行了厨卫改造。厨房换了抽油烟机,电线线路也重新铺就。特别是卫生间,地上铺了防滑瓷砖,冲淋房的墙面上安装了扶手和可折叠的沐浴座椅,方便老人在冲淋时坐下,扶手也可以起到借力的作用。顾阿姨感慨道:“现在的厨房和卫生间经过重新改造装修后,不仅更美观整洁了,而且更可靠了,不用担心洗澡时候会滑倒了。”在真西一小区,现已有十余户独居老人家庭也装上了卫生间扶手和沐浴座椅。目前还有两位独居困难老人家庭正在进行厨卫改造。

而小区内的18号居民楼则成了不少居民楼组羡慕的对象。在适老型改造过程中,18号率先试点进行楼道改造,新铺的地砖、崭新的楼梯扶手、重新粉刷的墙面,三楼的楼梯拐角还装上了“爱心折叠椅”,为住在较高楼层的老人在上楼下楼时,有一个休息歇脚的地方。“选择18号试点,一方面因为楼内居民中有独居老人、老劳模、残疾人,另外这里也是‘文明楼组’楷模,居民很注重楼道环境。经过改造后,居民对新环境也更加珍惜了,楼道地砖每天干干净净,就像自己家里一样”,真西新村第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玉玲说。今年,小区内还将有3栋居民楼组进行这样的楼道改造,另有55栋居民楼经过初步改造,已经装上了“爱心折叠椅”。9月计划还有98栋即将安装“爱心折叠椅”,做到多层楼组全覆盖。

小区的几处凉亭长廊中,原本的水泥长条凳也经过改造,变成了木质靠背长椅,前来休憩的居民不用在坐上冰凉潮湿的石凳上了。这两项适老型社区建设项目将在小区内继续铺开。这些改造算不上脱胎换骨的大工程,但总能在生活细节上为老人带来种种方便。

放眼普陀区,适老型社区建设已经在多个街镇铺开。曹杨街道作为适老型社区试点建设的先行者,从去年到今年已建成梅岭园、杏梅园、桂巷居民区等5个久龄家园服务站点,“养老小秘书”特色为老服务项目在兰岭服务站得到老人的认可,针对失能老人、孤老、残疾老人等群体的服务项目即将开展。甘泉街道选取了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多个居委开展了适老小区改造,目前,已为153名80周岁以上独居老人家安装了浴室扶手,为118名80周岁以上独居老人家安装了马桶扶手。宜川街道的赵园和华阴第二小区的“爱心折叠椅”安装工程也即将开工,折叠椅将安装在小区全部楼组的第二和第四层,约有250个,另外,还将为社区困难老年家庭试点安装居家安防系统。

“老伙伴”“夕阳圆梦”计划共推进

早晨刚刚看望过“老伙伴”的杏梅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爱琴回到办公室,在记录本上写下老人今天的身体情况。自“老伙伴”计划开展以来,杏梅园居委会的9位志愿者每人与小区内5位高龄、独居老人结对,并基本做到两天一次电话询问,一周一次上门探望。而志愿者们的勤快程度已经远超过这一标准。志愿者吴寿英每天都会去看望“老伙伴”陈老太,因为年岁渐大,在家独居的陈老太行动愈加不便,居委会为她请了钟点工照顾,但吴寿英还是放不下心,每天雷打不动地来探望,有时家里熬了粥或者做了好吃的也会带给陈老太品尝。而位于居委会院子里的“久龄家园”日间照料中心,是朱爱琴他们每天上班必定要报到的地方,她总是会和照料中心里的老人们坐下来拉会儿家常。“虽然我们每个人只结对5位老人,但对于小区里的其他老人,我们一样也要照顾到位,”朱爱琴说。

随着曹杨街道“夕阳圆梦”计划的开展,杏梅园居委也将这一活动与“老伙伴”计划加以融合。今年,有老人向朱爱琴反应,自己出行不便,想出门理发很不方便,能否想法解决。朱爱琴经过联系后,找来了一位会理发的社区志愿者,并就此约定每月固定为小区内出行不便的老人们上门理发。

吴寿英的“老伙伴”陈老伯也提出了自己的愿望。离休干部李老伯今年93岁,是一位有着7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的梦想是能够重温一遍入党仪式,居委经过联络后,在社区学校内为李老伯重新办了一场庄严隆重的入党仪式,让李老伯既激动又感动。

今年以来,全区继续开展“老伙伴”计划,至今已组织为13000余名高龄老人开展结对关爱服务。社区内楼组长、党员等积极分子也当起志愿者,与自己居民楼里的老人结对。例如,在石泉街道,“老伙伴”志愿者与子女不在上海或孤老家庭147人结对,志愿者定期走进结对家庭,为其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需要全社会给力的事业,普陀区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制度建设、整合各类资源、优化方式方法,为老服务水平将得以全面提升完善,老人们的晚年将不再孤单冷清。

(来源:东方网 供稿:普陀区委宣传部 选稿:王丽琳)

编辑: 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综合
0
延伸阅读
a04-正文-广告01